以往主辦國為了舉辦奧運,皆需興建許多場館;然而,比賽過後,時常會淪為無人使用的「蚊子館」。這次巴黎奧運的場館95%皆會使用現有的場館或以環保再生素材建造。
巴黎奧運這次總共有32個大項、48個分項、329個小項,而這次增加了四個大項,包含霹靂舞、攀岩、滑板、衝浪。攀岩、滑板、衝浪在2020東京奧運已經舉辦過,霹靂舞則是在本屆奧運初次登場。
吉祥物弗里吉(Phryge)源自瑪麗安娜頭上的弗里吉亞帽,是法國文化的象徵之一。弗里吉展現現代樂觀與活力,為巴黎奧運注入獨特魅力。《藍色小精靈》中的藍色小精靈們也戴著這類似帽子!
這回跑道告別傳統紅色,迎來薰衣草紫色的嶄新面貌!淺紫色跑道專屬田徑、跳躍和投擲,深紫色則為技術賽事設計,以灰色填充跑道線和外沿。
巴黎奧運徽設計簡潔而獨特,將奧運獎牌、聖火和法國革命象徵瑪莉安娜女神巧妙結合。圓形象徵獎牌,白色火焰代表聖火,女性臉龐則致敬女性運動員,並首次在奧運徽中使用人臉形象。
巴黎奧運開幕式首次不是在體育館內舉行,而是在知名地標塞納河舉行。在開幕式上載著各國家代表隊選手的160艘船隻將沿著6公里長的路線航行,預計有60萬觀眾可蒞臨現場觀看。
巴黎曾在1900年和1924年舉辦過奧運,2024年將是這座城市第三次迎來奧運盛事,距上次恰好相隔百年。三次主辦奧運,也追平倫敦的紀錄。
Pigalle品牌創辦人Stéphane Ashpool與Le Coq
Sportif,擔任巴黎奧運及殘奧會法國代表隊制服的藝術總監,他將法國三色旗部分化作漸層色,反映國家的文化多元性;同時將傳統的亮白色調整為偏向奶油色的乳白色。
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凡爾賽宮,無疑是舉辦馬術比賽的理想場所。在這座佔地800公頃的宮殿花園中,馬場馬術、障礙賽等各類馬術項目的參賽者將盡情馳騁。
巴黎大皇宮(Grand
Palais)堪稱奧運精神的見證者,這座建築原為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和第二屆現代奧運會而設計,大廳使用6000噸鋼材建造而成。這次奧運,大皇宮將成為擊劍和跆拳道項目的舉辦地點,重溫歷史榮光。
今年20歲的擊劍選手陳奕通小學三年級開始練劍,如今終於圓了奧運夢。上次台灣男子擊劍選手在奧運亮相,得追溯到1988年漢城奧運的鄭明祥和王三財。
台灣網球好手謝淑薇選擇20歲小將曹家宜搭檔參加巴黎奧運,令人驚喜且期待。曹家宜近年表現出色,今年在日本、義大利的ITF巡迴賽女雙賽事奪冠,女雙世界排名達153。
東京奧運銅牌「跆拳道甜心」羅嘉翎,因腳傷今年未曾出賽,復出首戰就要踏上奧運舞台。今年台灣跆拳道代表隊,只有她一人取得奧運資格,可說是「全村的希望」。
台灣射箭隊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辦的巴黎奧運最終資格賽中,成功獲得男、女團滿額門票。女團由雷千瑩、邱意晴和李彩綺組成,男團由湯智鈞、戴宇軒和林子翔組成,後兩者將首次參加奧運。
賴冠傑繼在杭州亞運男子1000公尺單人划艇決賽奪金,今年參加亞洲輕艇競速錦標賽暨亞洲區奧運資格賽又獲得銀牌,取得巴黎奧運參賽資格,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在輕艇競速項目進軍奧運的選手。
高承睿在15、17、18、19歲接連入選青少年國手及成人國手,並在2019年台北青少年公開賽奪冠。年紀輕輕的他世界排名位居32,在台灣僅次於上屆奧運男單第四名的好手林昀儒,因而獲得奧運單打門票。
跳遠好手林昱堂去年7月在曼谷亞錦賽跳出8.40公尺,不僅成功為台灣摘下首枚金牌,也獲得了巴黎奧運的參賽資格,更打破了前輩乃慧芳在1993年創下的8.34公尺全國紀錄。
東奧拿下女子單打銀牌的台灣羽球好手戴資穎、上屆勇奪男雙金牌的「麟洋配」李洋、六度參戰奧運的「桌球教父」莊智淵,皆已透露退休規劃。本屆奧運極可能是三人在五環殿堂的最後一舞。
體操單槓好手唐嘉鴻歷經左腳阿基里斯腱斷裂,一度以為運動生涯從此中斷,最後在短短7個月後便復出,並在今年4月順利拿下奧運資格賽,世界排名更衝上第一,被視為有機會搶下金牌的人選。
本次台灣拳擊隊共有6位選手參戰奧運,分別是男子組63.5公斤級賴主恩、71公斤級甘家葳,女子組54公斤級黃筱雯、57公斤級林郁婷、60公斤級吳詩儀,以及66公斤級陳念琴等,人數為歷屆最多。